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进展 >

“科学治污·共护蓝天——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活动”在京开幕

2024年11月18日
11月18日,以“科学治污·共护蓝天”为主题的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活动(以下简称“交流活动”)在京开幕。本次交流活动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协办。当日下午的开幕式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研究部处长刘侃、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担任主持。中方代表和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蒙古、菲律宾等国相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代表,共计近50位嘉宾参会。
 
会议现场
 
亚洲地理面积约占全球30%,居住着世界上60%的人口,是过去2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的进程之中,同时面临着空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挑战。基于此,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合作伙伴联合发起“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项目”,旨在进一步激发与促进亚洲各国和城市,在迈向更好的空气质量管理以及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的进程中深化交流、相互学习。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交流活动正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幕致辞中,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纪委书记丁辉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自2013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绿色低碳全面转型的挑战,中国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将减污和降碳工作有机衔接、统筹部署、一体推进。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凝聚共识、团结合作,共同探索实现多目标协同的政策与行动,携手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期待借助本次交流活动,为各方搭建深入交流讨论、项目合作的平台,共同助力亚洲区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纪委书记丁辉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执行副总裁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Glynda Bathan-Baterina)表示,深入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是支撑亚洲区域实现清洁空气的关键。在中国,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亚洲区域传播与推广,向其他亚洲国家和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次举办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活动,正是搭建了一个战略合作的平台,以促进亚洲国家和城市之间的深入对话。学术机构、科研单位与政府部门携手,在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的进程中十分关键,有助于为更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蓝天与健康。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执行副总裁Glynda Bathan-Baterina
 
在主题发言环节,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雷宇带来《中国空气质量管理政策体系与经验交流》的分享,详细介绍了中国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做法措施及宝贵经验,并与现场嘉宾展开面对面的问答交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雷宇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间的沟通并深化交流,传递更加具体、典型的城市大气治理经验,主题发言环节还安排了中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与政策经验交流。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磊、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伏晴艳、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彬、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移动源排放管理处副处长张峻峰,分别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当地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进展、政策措施、科技支撑等相关内容。
 
中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与政策经验交流
 
据了解,在交流活动前夕,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特别组织了前期调研,充分了解亚洲发展中国家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及需求。结合需求,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项目总监万薇作报告《共护蓝天——进程、挑战与机遇》,分享了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编制的《大气中国》系列报告特别篇的主要发现,并表示面临空气污染的挑战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机遇,亚洲国家与城市可以加强交流,通过经验互鉴与区域合作共同取得更好成绩。围绕所在国家、城市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重点政策、有效措施、行动经验、未来展望,以及各自关注的其他重点议题,与会嘉宾们也在会议期间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