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30日,2021蓝天力工作坊在北京顺利举办,来自全国27家环保公益机构的40余位伙伴参加了此次活动,探讨中国本图NGO如何助力“十四五”期间减污降碳工作。
2021蓝天力工作坊合影
尽管过去几年我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PM2.5仍是影响我国大气环境的最主要污染物,O3污染逐渐凸显。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面临诸多挑战。
“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为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划定了重点: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指导各地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其中,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推动PM2.5与O3浓度共同下降,实现协同控制。
这两大协同,也成为此次蓝天力工作坊聚焦的核心议题。
亚洲清洁空气中国区总监付璐在蓝天力工作坊开幕时说:“实现PM2.5和臭氧协同下降、大气与气候协同控制,中国本土环保NGO的力量不可缺。本期蓝天力计划和工作坊就是希望为本土NGO伙伴赋能,让他们在两大协同上发挥更大作用。”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介绍蓝天力计划
蓝天力计划是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在2020年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为本公益项目的指导单位,目前项目已经进行到第二期。该公益项目通过对本土NGO提供资金、培训、专业技术支持等形式,提升本土NGO的“蓝天力”。
SEE基金会卫蓝侠项目官员孙慧表示,卫蓝侠项目与蓝天力计划强强联合,为本土环保组织在清洁空气方面的工作走向专业化,从而为更好地支持国家相关政策落地、推动重点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
SEE基金会卫蓝侠项目官员孙慧致开幕辞
讲师+专家豪华阵容,为项目方案支招
蓝天力工作坊是每期蓝天力计划的“必选项”,旨在帮助提升伙伴们对议题、行业的理解,帮助优化伙伴们的工作策略和手法。
为期两天半的工作坊分为4大板块:多视角下的大气污染、空气与气候协同、工作方法再造和蓝天洞见荟。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经理万薇博士和高级环境研究员张伟豪为本土NGO伙伴系统介绍了中国PM2.5与O3协同、空气与气候协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政策措施略。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经理万薇博士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高级环境研究员张伟豪
在蓝天洞见荟环节,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划出了“十四五”期间的蓝天和气候重点,并为环保公益机构如何继续助力蓝天保卫战,尤其是针对煤电、钢铁等重点行业,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冯相昭介绍,结构减排措施,包括推进清洁能源取暖、化解过剩产能等措施,减污降碳效果明显。目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和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编制的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应推动城市层面将减污降碳指标纳入相关规划或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冯相昭
工作坊现场图片
重塑蓝天,未来可期
蓝天力计划于2020年6月启动了第一期,共有6家本土NGO获得了支持,针对钢铁、煤电、柴油货车等重点污染源开展工作。
蓝天力计划第二期已于今年6月启动,将聚焦钢铁、煤电等重点污染行业在减污降碳方面的工作,并将继续与SEE基金会的卫蓝侠项目合作,为本土公益团队提供资金资助、专业指导、培训等多重支持。
2021蓝天力计划已进入项目评审阶段,主办方将在微信公众号公布项目申请结果,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