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大气污染源解析培训(2014)召开

2014年05月29日

2014年5月27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和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支持的“大气污染源解析:方法、模型与管理”培训在广州举办。此次培训旨在为珠三角城市的大气环境管理部门及其科研支持单位提供PM2.5与VOCs污染源解析方面的能力建设。珠三角共九个城市约5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处长张瑞凤、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张永波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做了简短的开幕致辞,强调了珠三角地区开展源解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需求,以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和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长期合作。此次培训邀请了国际知名源解析专家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Philip K. Hopke教授、南开大学的冯银长教授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崔虎雄工程师讲解了大气污染源解析方法、模型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经验,并结合专题对城市的疑问做出解答。

针对三位专家的培训报告,参会代表踊跃提问,从理论方法到实际应用,探讨了源解析方法的选择、布点与采样安排、源解析结果的阐述与分析、源解析对决策支持的意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专家所给出的针对性建议获得珠三角城市代表的一致认可,特别达成了以下两点主要共识:

(1)源解析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模型输入与结果运算,需要扎实的源清单资料作为基础、以及科研团队能力的积累,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财的长期工作任务。珠三角地区很多城市还处在起步或尚未起步的阶段,应该首先“摸清家底”——夯实源清单基础,加强环保科研团队的能力建设,唯此才能将源解析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服务于科学决策。

(2)源解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受体模型法等三个主要分类,进行方法选择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基础,没有唯一最佳选项。实际上,这三类方法科研相互补充与印证,本次培训重点的源解析受体模型方法是确定污染来源以及政策实施效果验证的重要手段。

培训还特别安排了专门的圆桌讨论,珠三角城市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城市源解析工作的进展现状、挑战与难题。来自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黄祖照总工和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崔虎雄工程师分享了两个城市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对其他城市的具体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Hopke教授针对中国城市代表的不同需求和问题也提供了建议和解答,并分享了美国在源解析方面的工作经验,他强调源解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需要基于源解析的服务目标、本地污染源排放特点、气象条件等几方面的实际情况。

珠三角城市代表对培训主办方和支持方提供的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表示特别感谢,并期望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能够继续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国其他城市和其他亚洲城市提供这样以需求为导向的有重点的能力建设与知识经验分享平台。

下载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