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10日,受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邀请,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丁辉率团赴菲律宾马尼拉进行工作访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大气重点行业管理处相关人员、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研究部工程师钱煜坤,以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系主任宫继成研究员等参加走访,并围绕空气质量管理、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重点议题,与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代表展开交流。
为了进一步促进亚洲各国和城市在迈向更好的空气质量管理以及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的进程中深化交流、相互学习,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合作伙伴于2024年联合发起“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项目”。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治污·共护蓝天”为主题的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活动于2024年11月在中国北京举办,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蒙古、菲律宾五国相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代表受邀参加。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担任主办方,携手国内多家顶尖高校、权威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推动交流。借此机会,主办双方也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基础、深化了合作成果,同时让更多相关方看到,区域合作是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的关键。今年,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区域交流活动持续推进,此次在马尼拉进行交流访问即是其中之一。
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总部举行的座谈会上,执行副总裁Glynda Bathan-Baterina对访问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及亚洲区域交流项目的概况。她表示,在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和气候变化应对的进程中,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注重依托以科学为基础的政策制定和行动能力,长期致力于为不同利益相关方赋能,以推动在城市、国家和区域层面展开协同行动。
备受关注的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项目,正是为了让更多国家、城市向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的国家和城市借鉴参考其政策和做法,同时让先行国家和城市向其他亚洲国家分享他们在减少空气污染、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认知。双方去年在北京合作主办的区域交流活动,得到了参与者们的一致高度好评。未来,项目将继续推进知识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亚洲国家借鉴到中国减污降碳的宝贵经验。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丁辉在致辞中,首先充分肯定了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推动亚洲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以及双方长期保持的良好交流互动和合作关系。他表示,本次出访是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深化合作的重要活动,希望进一步介绍中国在空气质量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经验做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互鉴。在此基础上,期待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携手,以科学治污、协同降碳为核心,推动区域环境治理从“经验共享”迈向“行动共担”;期待通过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项目等平台,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为全球空气和气候治理贡献亚洲方案。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丁辉现场发言
宫继成研究员作为科研团体代表,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在环境健康领域搭建的深厚基础、具备的领先优势、积累的先进成果,以及对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他表示,清洁空气不仅仅是一项环境领域的目标,更是事关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基本决定因素。未来,期待通过联合研究、共建平台和政策对话等方式,与亚洲地区的合作伙伴深化更密切的协作,携手共创空气清洁、社区健康和气候韧性协同发展的美好明天。
座谈会现场,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项目副总监Dang Espita Casanova和来自可持续城市、交通等项目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机构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和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及下一步规划,并与中方代表就清洁空气、减污降碳相关议题展开了探讨。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总部座谈交流现场
在交流活动中,访问团还前往奎松市政府、马尼拉观测站,围绕空气质量监测面临的实际问题、多部门如何协同开展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来源解析等议题,与相关部门的代表进行了深度座谈交流。期间,他们实地参观了奎松市的电动公交车及充电站、PM2.5监测传感器,和马尼拉观测站的监测设施和实验室等。
奎松市座谈现场
马尼拉观测站访问现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玫教授线上参会并围绕PM2.5源解析进行专题发言。她详细介绍了源解析在中国空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经验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建议,同时她还就参会者们关注的议题进行了在线交流。
交流活动期间,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空气质量管理项目主任张伟豪、高级环境研究员衷楠陪同访问。
撰稿 | 朱妍
审核 | 万薇 张伟豪 衷楠
排版 | 徐皛
来源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