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12日,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的邀请和组织下,由泰国、老挝、马来西亚三国代表组成的访问团来到北京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围绕清洁空气领域的相关议题,来自上述三国环境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7名代表,先后前往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北京大学,展开专题报告学习、座谈交流、现场参观等专业活动,并参加了在京举办的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
首站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代表团走进北京市环境监测展厅,深度了解北京在大气环境监测、PM2.5来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行动经验。特别是依托先进科技打造的“监测-监察-监管”三监联动大模型,以科学、精准治污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有了直观认知的基础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聚焦北京市“蓝天保卫战”相关政策措施、跨部门协同机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理措施以及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就大城市如何更好地推进治理行动等问题与代表们展开讨论交流。泰国曼谷市政府环境局副局长托萨蓬·素帕里(Thosapol Suparee)作为代表发言,高度赞赏北京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同为首都城市的曼谷十分期待收获更多科学参考与合作机会。
参观现场
次日走进顶尖高校北京大学,代表团到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大环境健康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活动由学院张世秋教授担任主持,她充分肯定了区域交流与合作对于实现清洁空气目标的关键作用,并强调在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基于科学证据的政策制定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研究在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保护公众健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科研成果如何为政策制定与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北京大学环境健康团队愿与东南亚各国代表分享经验教训,通过联合研究、能力建设等多种形式,共同推动将科学研究更快转化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实际行动,为亚洲的清洁空气与健康未来贡献力量。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涛研究员等团队成员,进一步分享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应评估等研究成果。随后,双方就如何以健康驱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如何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政策行动工具等话题展开探讨,来访代表们纷纷表达了对交流收获的高度肯定与后续推进合作的强烈意愿。
交流现场
9月11-12日,代表团受邀参加了2025年服贸会重点活动之一“2025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进一步了解清洁空气相关的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和典型实践,并与更多城市代表继续深化讨论和合作。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陪同来访活动。她表示,CAA历来重视区域交流在清洁空气行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积极搭建对话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亚洲国家和城市之间开展交流对话、互访互学等有意义的活动。自去年CAA与合作伙伴联合发起的“亚洲区域清洁空气交流项目”以来,多场高质量的出访和来访活动持续分享经验、推动互学互鉴。本次活动也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区域交流成果将为亚洲国家和城市迈向更好的空气质量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