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进展 >

青云力二期 | 首次培训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政策与参与路径

2024年09月27日
9月10日-11日,青云力计划(二期)首次线下培训活动在北京举行。
 
青云力计划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于2022年发起,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银杏基金会共同支持,旨在培养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减缓协同治理方向的领导者,提升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等机构在“减污降碳”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期培训以两年为期,聚焦于“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减缓”领域的重点议题,涵盖减污降碳协同政策框架及治理思路、减污降碳项目设计提升、有效的个人生产力提升、减污降碳项目管理与成效汇报提升等丰富内容,并通过知识讲解、思维训练、专家交流、伙伴互助、小组共学等多元形式,在参与式学习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过程中,帮助伙伴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经过严格的综合评定,最终有11位本土环保机构的领导者从40余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入选本期的青云力计划。
 
在本期首次培训的欢迎致辞环节,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表示,在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对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的新目标,大气污染防治依然任重道远,叠加气候变化因素,治理也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挑战和考验。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及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社会组织可为之注入新的动能,希望通过青云力计划能够让参会伙伴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付璐
 
清华大学、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蔡慈澜表示,本次培训邀请到来自政策管理及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分享“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议题。借此机会,希望能够为本土环保机构在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变化的当下探索自身的作用带来启发,帮助伙伴更好地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推动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蔡慈澜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青云力计划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并对第二期培训寄予了厚望,期待与伙伴们一起发挥更大、更好的综合效应。她表示,从一期培训到二期启幕,期间既能看到伙伴们的不断成长,也看到更多创新内容持续注入,希望由此将议题研究、专业指导与伙伴们的在地行动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与深度链接。
卢之遥
 
规划引领,政策先行。为帮助伙伴们进一步了解“减污降碳协同”的内涵,培训安排了“认识减污降碳协同——政策框架与协同原理”主题,专家们分别围绕大气与气候政策规划的制定、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及协同效益评估、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健康风险与应对、我国“双碳”战略实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议题,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帮助伙伴加深对政策框架与趋势的理解。
郑逸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大气环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过去近40年中,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经历了“无约束性”目标到“排放量约束”目标,最终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双碳”目标则开启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未来应逐步深入推进以降碳为主协同带动减污,进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大气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同丹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副教授
 
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其治理措施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气候政策具有显著的空气质量和健康协同效益,中国的清洁空气行动同样推动了二氧化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与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李湉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研究员
 
就极端天气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应对而言,既需要关注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大数据,并展开相关研究,还需要开展应对行动,比如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预警的技术方法并服务于公众。
 
柴麒敏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   主任
 
早在2015年,我国便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此后有很多重要文件反复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赛道的发展和"双碳"战略高度相关。我们正处在诸多顶层设计制度落地的阶段,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政策大量出台,值得全社会共同付出努力。
 
除了对政策趋势与发展重点的把握,专家们还介绍了能源、交通行业,以及社区低碳节能改造、城市废弃物处理甲烷治理等具体行业与议题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在减污降碳进程中的重难点,并结合伙伴们提出的疑问与关注点,解答了大家对其减排路径的困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庆先分享了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甲烷排放的管控方法与重点。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陈丹分享了我国能源转型的进展及主要挑战,并重点介绍了农村新能源发展主要问题与先进实践。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崔慧珊介绍了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的重点路径,并提出社会组织可通过搭建平台、凝聚资源,以及开展绿色环保公益项目和活动、传播绿色低碳理念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结合可持续社区营造的理念,分享了在社区推动减排,可重点从建筑节能、生活圈营造及居民低碳意识提升等角度开展工作。
 
除了政策与行业知识的传授,本次培训还提供了社会组织项目问题分析与设计主题的分享与练习。益修学院PMD认证讲师、注册项目数据分析师刘晓通过讲授、互动讨论以及模拟练习等方式,帮助伙伴深入理解了问题树分析法、逻辑框架及三圈理论的原理与应用。参会者表示通过有效的互动练习,对项目设计的过程有了更为系统和生动的理解与实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气候与能源项目总监马莹莹则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驱动评估、数字化工具三个角度,分享了IPE在减排效果数字化与量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及其成效。
 
此外,本次培训还通过互动问答、分组讨论、分组带领知识回顾等环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参会伙伴更好地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将在培训后通过各类小组及个人作业,帮助伙伴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