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进展 >

“交通污染监测与评估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项目中期评审会召开

2024年07月12日
当前,交通源已成为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治理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兼具环境与健康效益,意义重大。基于此,交通空气污染需获得更多关注,并加大治理力度,尤其是全面的交通空气污染监测和评估非常必要。
 
为支持我国交通污染监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优化,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于2023年6月启动了“交通污染监测与评估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项目。2024年7月10日,项目中期评审会在京召开,来自环境、交通领域的多名权威专家,对项目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展开评估,并对项目下一步研究计划与工作安排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会议现场
在致辞中,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尹乐表示,交通源是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户,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等,交通污染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大量工作有待推进。因此,希望通过开展交通污染监测的国际经验研究,能对我国的相关工作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项目总监万薇表示,早在2019年起,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便关注到交通污染监测议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做法和经验的研究与评估,正是希望从中得到启示,真正推动我国交通污染监测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空气质量项目主任张伟豪代表项目团队进行了汇报,内容围绕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空气污染的监测方法、站点建设、信息公开、数据应用等主要内容,包含了大量富有价值的代表性案例。
 
张伟豪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交通空气污染监测方面起步较早,均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出发点,数十年来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交通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充分公开并应用监测数据,服务于相关防治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帮助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而且,目标国家均公开不同类型交通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监测数据,供公众查阅和下载,既能向公众普及交通污染相关知识,以便公众更好的做好健康防护,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继续结合我国情况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并完善低成本传感器监测应用等内容,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图源:pexels
 
在随后的评估环节,评审专家结合各自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分别发表了观点,并提出建议——

开展交通污染监测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黄成表示,项目研究基本涵盖了交通污染监测起步较早、做得较好的主要国家,并对监测对象、指标、方法等重点内容做出系统梳理和总结,值得肯定。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宋丹林提出,对于成都这样机动车保有量大、活动强度高的大型城市而言,开展交通污染监测工作必要且急迫,项目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推进更深层次的分析梳理。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主任工程师何巍楠建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对比分析各个国家的特点,包括监测指标、选址要求、浓度标准、建设机制、监测场景等,从中总结提炼能够为国内监测工作所用的方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研究员王运静提出,要持续推进更深层次的梳理,对更为具体的问题开展分析,比如监测指标的设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等,以及对更为丰富的场景开展研究,比如国外机场站的空气质量监测等。
 
图源:pexels
 
推动项目成果获得更多关注、发挥更大作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高级工程师王欣认为,项目聚焦交通污染监测与评估的国际经验和案例研究,全面且专业。如何把项目成果更好传播出去,同样重要。从管理部门的角度,项目成果如能够说明国外监测的经验怎么用、监测结果可提供哪些支撑,便能有所收获;从公众角度,要让研究报告、科普文章提供更多有效的科学信息,进而帮助公众提升认知。
 
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总结意见时表示,对交通污染监测开展国际研究,也要同时立足国内实际,围绕我国交通污染监测到底有哪些需求等现实情况展开。项目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经验、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梳理,以此为基础,下一步可找出共性问题、提炼证据支撑,从不同国家的方法中去探索有助于解决我国问题的内容。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交通污染治理也要以人的健康为本,在确保达标的情况下优先关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总量控制、质量控制走向效益控制。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中期评审。基于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团队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结合我国交通空气污染监测需求,优化研究思路、完善报告内容,并通过经验交流、在主流媒体发声、制定政策建议等多元方式,更广泛地呈现和传播项目成果,推动研究真正地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