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9月1日,第十一届长三角空气质量管理技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举办。会议以“长三角区域空气污染物精细化监测管控与温室气体监测”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分享碳污协同减排、温室气体监测、污染物精细化监测与管控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与经验。
研讨会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合作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承办。117名来自江浙沪皖26个地市及北京、江西、辽宁、广东、四川等省市的环境管理、监测与科技人员参加线下会议,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5700。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罗海林副局长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长三角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优化落实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共保联治贡献智慧力量。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合作举办了第一届长三角清洁空气论坛,到今年已经是第11届,双方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和创新的理念,瞄准行业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为长三角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视野、中国智慧。”,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伏晴艳在会上说。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博士表示,希望持续将更多先进的空气质量管理国内外经验带到长三角区域,促进长三角绿色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内外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会上作“城市双碳行动与清洁空气协同治理路径”主旨报告,回顾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并就基于融合清单及模型预测的城市尺度碳达峰和协同减排路径给出了分析思路及研究方法。他表示,应强化双碳行动和清洁空气的协同治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过去的被动治理、主动治理,进展到系统治理,从大气环境治理来讲,就是PM2.5、臭氧和降碳3个协同阶段的到来。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Jorn Herner先生分享美国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的设计、应用和排放量核算方法,并介绍了基于卫星遥感、飞机航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与减排的实施案例。北京大学胡敏教授、挪威国立空气研究所主任Leonor Tarrasón、香港浸会大学高蒙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李亮高级工程师,随后分别围绕PM2.5及O3协同防控、全球变暖和双碳行动背景下的监测、预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做分享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宁治教授、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谭钦文院长以及上海市环境科学院大气所黄成所长,分享了网格化监测技术应用、污染源管控思路与实践案例和区域精细化管控技术与对策等方面的进展。
作为历届会议的一大特色,参会人员分享各自工作中的进展和挑战,并围绕臭氧防控技术、碳监测、重大活动和应急调控这三项主题展开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