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燃煤和秸秆焚烧,第八届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在长春顺利举行
2021年07月08日
2021年7月8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和长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燃煤与秸秆焚烧污染的防治与管控,旨在为东北城市提供国内先进治理经验,助力“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燃煤和秸秆焚烧的治污成效再上新台阶。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省近100位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年来,东北地区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每年因燃煤和秸秆焚烧导致的重污染仍是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博士说,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年度研讨会已经举办到第八届,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希望持续将国内先进的成功经验带到东北,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及技术需求有所帮助,同时,促进东北地区各城市的交流以及区域的合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路径,从宏观层面展示了未来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的碳达峰情景路径,并对双碳目标下东北地区未来发展图景进行了分析。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占龙在谈到长春的大气污染治理时说:“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冬季燃煤和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影响仍非常显著。其中,冬季煤炭燃烧污染占比40%-50%,农村PM2.5浓度明显高于城区,呈现出显著的散煤污染特征;并且农村焚烧秸秆问题突出,季节性污染严重。”
减少燃煤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会上,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惠润堂副所长介绍了燃煤供热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与经验,他指出,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在逐渐收紧,目前单位发电污染物排放水平,中国已经低于美国。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锅炉技术研究所技术监督室主任李健介绍了我国燃煤耦合生物质清洁发电技术和案例,他表示,未来电力系统将从化石能源主导进入可在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共存的模式,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技术为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重要途径。
除了工业用煤,农村散煤燃烧,尤其是在北方农村地区,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北京化工大学刘广青教授分享了农村清洁取暖技术模式和发展思考,他表示,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地区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清洁煤、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等清洁取暖方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制定规划。
秸秆焚烧是东北地区大气治理的难点之一,如何把秸秆焚烧和清洁取暖相结合是本次会议探讨的一大重点。会上,山东省阳信县副县长张新国介绍了生物质集中供暖技术与“阳信模式”,从炉具到燃料的生产、配送、保障进行了深入分析。阳信是生物质清洁取暖的试点县城,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了95%,远高于国家制定的平均目标。清洁取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2020年,阳信县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在山东省第四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蔡红光副所长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刘杰所长还分别介绍了东北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耕种技术研究进展和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策略与技术。
东北地区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刚起步,会上,中国水泥协会的副秘书长范永斌介绍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发展经验。他指出,大气十条推动了水泥行业减排,有的地方标准甚至是要严于国家标准,通过标准来引领推动行业减排。他还指出,基于我国水泥生产、消费量大的特点,有效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必须有技术经济可行的先进技术的支撑,通过减低排放强度,才可能实现水泥的深度治理。
会议PPT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