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羊绒出口成了掀起沙尘暴的“蝴蝶”

2021年03月19日

Bayankhoshuu是乌兰巴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社区之一,傍晚时分,空气浑浊不堪。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距离3月14日近十年最强沙尘暴来袭已过去5天,但翻山越岭的沙尘天气过程仍在继续。

      这次沙尘天气的起因被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解释是:一是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干燥和裸露的地表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沙源条件;二是近期大气环流的剧烈调整提供了沙尘天气形成的动力条件。

     业内气候专家告诉记者,“沙尘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沙尘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目前各国对极端天气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仍相对有限,要减少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做出改善,沙尘源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让我们走近这次沙尘到访的上一站——蒙古国。

 

     土地荒漠化加剧,真的与羊绒衫有关
 

     冬季长,常有大风,蒙古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在这里,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被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也是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ADB)报告,70%的蒙古国领土极易受气候极端天气影响,沙漠化区域将在2040年达到国土面积的25%。《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公开数据显示,蒙古国农业、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AFOLU)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72%,其中45%来自于森林砍伐和用地。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环境研究员卞蕾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导致蒙古国草原生态系统和畜牧业十分脆弱,主要影响包括牧场生物量减少、牧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美国生物材料研究员Tumotuo认为,“数据显示,蒙古国境内已有12%的河流和21%的湖泊完全干涸,2/3以上的蒙古大草原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退化成沙漠。过度放牧是其中很重要的主导因素,一方面蒙古国有经济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近年来气候变化让人们对羊绒衫的需求增多,加剧了草原的退化进程。”

     那么,蒙古国的羊绒出口量如何?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9年蒙古国羊毛出口总值达1.9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占其外贸出口总产值第四位。

     羊毛和草原退化有何联系?“这样的联系看起来匪夷所思。”Tumotuo告诉记者,“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尘暴波及范围很广,在美国西南大草原持续约10年,原因是当地农民大规模开垦,种植棉花导致了植被破坏、表土沙化。”

     羊绒需求大增,羊群规模不受控制导致过度放牧这条逻辑链逐渐清晰。

     对此,卞蕾也表示赞同,蒙古国长期以来受到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本原因是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并且戈壁滩持续向北方扩展。

 

     煤炭利用与荒漠化的关系值得关注


     造成荒漠化的因素不止一个。在有着高山、泰加森林、山地森林草原、草原、沙漠草原和沙漠6个自然带的蒙古国,还有哪些原因可以追溯?

     卞蕾告诉记者,“当前,蒙古国还面临着高污染的民用燃煤问题。首都乌兰巴托人口占全国人口46%,其中60%的居民居住在市区北部的蒙古包内,使用原煤作为日常燃料,这种初级的煤炭使用方式产生了大量污染物等。”

     卞蕾认为,“蒙古国煤矿资源丰富,煤炭市场价格相对低廉,造成了一些地区对煤炭高度依赖。目前,蒙古国化石能源发电占比高达95%以上,这加重了当地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了碳排放。”

     对此,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土地荒漠化主要由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造成。当前阶段,人为因素对蒙古国的荒漠化影响可能更为直接。近年来,蒙古国南部地区生态严重退化也从侧面暴露出当前牧民过度放牧、矿山遭到无序开采等问题。现阶段,蒙古国需要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调整,让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协同,这需要时间,但将会对改善荒漠化和空气质量大有助益。”

 

     鄂尔多斯的治理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沙尘暴天气近年来从未缺席,但为何今年成为10年最强?对防护林的讨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表示,防护林是近地面植被,对整个风场的影响有限。一次非常态化的天气事件不能否定防沙治沙工作的意义。

     “近些年得益于中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

     说到我国治沙成效,自然少不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宣传语。但早前,鄂尔多斯也曾因草原严重超载一度陷入被沙漠蚕噬的局面,之后通过治理才得到有效改善。所以不论是从高质量发展还是造林防沙的角度,鄂尔多斯的经验有不少借鉴意义。”彭应登说。

     “砒砂岩(由岩石风化而成)四处游走,吞吃各处植被。”这是几十年前人们笔下鄂尔多斯的样子,当时这里还叫伊克昭盟。但如今,鄂尔多斯市通过大力推进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政策,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成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建设地区之一。

     在这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复垦区,像倒覆的海螺,草木勾画出层层绿纹。

     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区,如一只扇贝,贝壳上已是绿连阡陌。撕下了曾经“羊煤土气”的标签,鄂尔多斯重现绿色生机。

     从伊克昭盟到鄂尔多斯,这片土地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从一味地谋求经济增长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转变。

     鄂尔多斯可以,乌兰巴托亦可期。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