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污染“爆表” 源清单成大气治污突破口

2015年11月23日

作者:中国产经新闻 阚丽丽

11月份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以及供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影响,我国多地区遭受雾霾的侵袭。近期,仅东北地区有3成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随后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在逐渐转差。另外,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有轻度到中度霾。


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气十条”)发布以来,地方落实情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指出201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初显;东部发达城市的政策更为细致,治理措施更为丰富;东北、中部与西南城市群的整体治污能力还不足。

实际上,近3年来,东北出现雾霾的情况一再发生。2013年10月下旬,刚刚进入供暖期,哈尔滨市出现雾霾“爆表”;去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遭遇重度雾霾,导致这个省部分高速公路封闭;今年11月,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

东北地区在控制污染这方面的科技支撑和掌握的技术手段相对于京津冀等地区是相对滞后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董事贺克斌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在大气污染监管以及管理水平上,东北地区还欠缺一些,与东部城市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同时需要加大治污投入力度。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则曾向媒体表示,通过调研发现,东北、中部和西南城市群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难度很大,主要由于治理能力有限,同时缺乏科学性的指导。此外,受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压力的影响,这些地区在大气治理方面的决心不如东部发达城市这么的坚定。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消耗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同时,势必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压迫,造成环境的负担。然而,东北地区却出现了GDP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困难”。

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得知,东北三省前三季度GDP增速排名依然靠后。其中,辽宁以2.7%的增速垫底;黑龙江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5%,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3%,排名倒数第四。

对此,贺克斌分析指出,从环境角度讲,真正影响环境的内因是排放源数据。若是不了解源清单,就对环境污染的内因掌控程度不全、不新、不准。他强调,不能仅依靠燃煤量等数据判断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GDP。为此,对于东部地区来讲,要大力加强对排放源数据的核实。14个试点城市里面有哈尔滨,也是专门为东北地区找了个典型城市。

出现重污染天气,光靠“休克疗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包括其他城市在内,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同的治污手段。

例如,通过控制燃煤量、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提高燃油品质三大核心措施对减少污染物排放行之有效。此外,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签订责任状、约谈地方长官也为“气十条”落实保驾护航。区域协作和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协作机制初步建立,全国监测网络建设完成,以及部分城市通过开展源解析与源清单编制工作都向大气防治科学决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贺克斌还认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突出了以PM2.5下降为目标,减排的一次污染物包括了形成臭氧的主要前体物VOC和氮氧化物。下一阶段实施中应更加注重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原文链接:
http://toutiao.com/i6219413197300957698/?tt_from=copy&app=news_article&iid=30324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