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新报告采用通达性指标衡量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公共交通的有效性

2011年11月24日

(2011年11月24日 北京)世界银行最近完成了一份题为《武汉城市交通通达性规划支持系统》的新报告,采用交通通达性的概念,帮助中国的市政当局了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城市发展动力与交通的关系。

交通通达性是一个度量城市生活的好处的一个基本指标。从本质上讲,该指标用于度量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最终好处:即,在特定的时间,采用特定的交通模式,可以通达多少个目的场所(一般指工作岗位,但也包括商店、学校和娱乐休闲设施)。提高交通通达性,使人、机遇和物资相互之间移动便利,这始终是城市的根本作用。

近年来,功能越来越强的GIS空间分析工具日益普及,使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实用和细致的分析。在这种背景下,度量通达性的规划支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这些互动关系的比以往更先进的方式,使我们能够对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通达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相同的工具和相同的度量指标来了解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个公共交通系统或者把一家大企业从市区迁到远郊所产生的影响。
在过去,决策者往往采用注重移动性——即人和车在一个城市中的出行便利性——的度量标准来分析城市的交通系统。这些度量标准中最突出的是交通拥堵,往往采用在拥堵情况下和不拥堵情况下道路车速的比率来表示。遗憾的是,采用只关注出行速度的度量标准将城市系统动力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交通的通达性,排除在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工具可以评估公共交通系统是如何、在何时、在何地提供与小汽车相竞争的服务。为了帮助推广公共交通这些更节能的交通模式,通达性规划工具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政策情景(例如出台新的控制性城市用地规划或发展新的快速公交系统等)对城市交通与空间的互动变化进行比过去更加细致入微的分析。
尽管此项工作是在中国开展试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的城市,采用通达度指标来了解土地利用和交通这些城市发展动力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新工具。另外,在武汉开展的研究还做了另外一个尝试,将通达性指标与一个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的动态模型相结合,探索当前趋势、政策和计划在未来会对通达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