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观点专栏 >

观点 | 二十年后标准首次更新, 室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

2022年09月20日
作者系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分析师王秋怡

原文刊载于中国环境报APP,本文在其基础上有内容增补


2022年7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告,发布了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运行20年以来的第一次修订。
 
为什么需要制定和修订《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成因有哪些?我国现行的几个空气质量标准之间有什么关联?近年在大气治理方面的措施对室内空气污染改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室内空气污染暴露时间长,标准制定十分必要
 
2012年我国修订和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GB 3095-2012),在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后发布实施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大幅度改善了我国整体的空气质量,也促进了空气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中的PM2.5逐年下降,339个城市2021年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³,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可以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空气质量管理系统中发挥着统领全局的关键作用。
 
在室外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同样需要更多关注。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加现代化,人们更多的工作和休闲活动都可以在室内进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对近1万名参与者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人们每天约有87%的时间在家中或建筑物等室内环境中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公众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标准的制定也十分必要。
 
2002年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起草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自2003年开始实施。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的人居室内环境、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室内空气监测分析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有更多国内外研究进一步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国际组织、世界各国也陆续开展了室内外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其中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修订的空气质量指导值也适用于室内环境。因此,及时更新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可以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健康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PM2.5健康危害最大,首次被纳入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包括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4类指标,共22项。其中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PM2.5)等3项化学性指标为新增项目。此次指标增补主要考虑3个维度,一是污染物有明确的室内来源,二是健康危害证据确凿且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关注,三是该项污染物在我国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PM2.5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6项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健康危害最大。2019年全球因PM2.5暴露导致414万的过早死亡,降低全球人口近1年的平均预期寿命 ,其中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降低1.32年。此前,PM2.5并未被纳入室内空气污染物项目。本次标准更新引入PM2.5,将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室内PM2.5的认知以及促进相关防控方法、检测技术应用推进,进而降低室内PM2.5暴露水平及相关健康风险。
 
同时,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加严了5项化学性指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1项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和1项放射性指标(氡)要求。(注:二氧化碳限值虽未调整,但是要求由“日平均值”修改为“1小时平均值”,其他指标均有收严。)此外,部分指标名称和污染物测定方法也基于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所调整。
 
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项目变化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复杂,引发多种健康风险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来源各不相同。室外的颗粒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会因通风和自然空气流动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尽管由于通风对流条件的不同,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但室内和室外污染物浓度是相关的,超过75%的每日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可以由室外污染物浓度变化来解释。室外空气污染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开窗通风、人工通风设施、墙壁和窗户缝隙都有可能让室外污染“趁虚而入”。利用模型预测北京市90户住宅室内PM2.5浓度的研究发现,无论室外天气与窗户开关状况如何,室外来源的PM2.5对室内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到54%—96%。
 
室内的装修材料、常用清洁剂等可能释放出甲醛、VOCs、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人体自身活动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潮湿环境下产生的霉菌等都可能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物。此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室内燃烧固体燃料用于照明、取暖、烹饪也会在室内产生颗粒物、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等污染物。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
 
多项研究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非同小可。世卫组织在3份室内空气质量指南中详细指出了室内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例如,新油漆物体表面释放的VOC和甲醛与哮喘加重有关,室内的潮湿环境会对呼吸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哮喘、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室内二氧化氮暴露将导致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增加等。
 
考虑到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世卫组织先后发布了3份室内空气质量指南,分别针对潮湿与霉菌,一氧化碳、甲醛、萘、二氧化氮、多环芳烃、氡、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选定污染物,以及家庭燃料燃烧。其中PM10、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的指导值也被包括在世卫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2021年最新版世卫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同时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但由于相关暴露和风险降低政策的特殊性,以及成年劳动力与普通人群相比在人群易感性方面的潜在差异,不包括职业工作环境。2021年版《空气质量指导值》对部分污染物指导值进行了更新,其中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PM2.5和PM10的24小时均值限值较之前的版本有所收紧。
 
新版《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部分调整
 
不同标准适用范围有所差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约束力不足
 
部分污染物同时存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中,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室内污染物的标准也涵盖了部分常见的室外污染物。但由于室内外污染物检测方法不同,从检测可操作性层面考虑,一般对室内污染物水平的评价更专注于短时间水平。
 
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与WHO部分污染物指导值
 
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其中又区分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区域适用的一级标准和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适用的二级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限值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一致;室内臭氧、PM10与PM2.5限值标准严于室外二级标准。与世卫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导值相比,二氧化氮限值保持一致,一氧化碳限值严于世卫组织指导值,二氧化硫限值在时间评价上比世卫组织指导值宽松;PM10和PM2.5的限值与世卫组织指导值还有较大差距。
 
尽管都对同样的污染物限值作出了规定,但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性质不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作为我国强制性标准,是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的主要依据,并将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求其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促进达标。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推荐标准,它实质上是一个健康人居环境的基本标准,对建筑开发商、装修商、家具商并没有强制约束力和适用的要求。
 
在我国,另一个常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标准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该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和装修)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其中涉及的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相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涵盖的污染物项目更多,检测要求也更加严格。但由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不具有强制性,没有严格的达标责任主体,且一般房屋在投入使用后,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基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主张的侵权、违约责任如何认定往往存在较大争议。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比
 
民用燃料清洁化,“一箭双雕”改善室内室外空气
 
在全球范围内,家庭固体燃料燃烧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健康效应研究所(HEI)的统计,全球约49%的人口仍因燃烧固体燃料而暴露于室内空气污染,这些人口大多集中于亚洲和非洲。自2010年以来,依赖固体燃料烹饪的全球人口比例下降了 11%,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的情况改善,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改善进展始终缓慢。
 
全球和全球疾病负担超级地区使用固体燃料烹饪的人口比例趋势 2010—2019年
 
固体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颗粒物、多环芳羟等污染物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全球对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家庭燃料燃烧)造成死亡人数的估计各不相同,但主流研究都认为死亡人数非常高。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估计,每年有2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其中27%死于肺炎;18%死于中风;27%死于缺血性心脏病;20%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8%死于肺癌 。
全球各区域归因于固体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死亡人数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长期以燃煤作为取暖能源,2018—2019 年采暖季,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支持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联合开展了针对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村的大规模调研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燃煤取暖的农户室内日均 PM2.5 浓度高达 255μg/m³,37%的家庭CO室内日均浓度超过了旧版WHO日均浓度指导值7mg/m³。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一些措施如散煤治理,不仅通过清洁取暖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减少了室内空气污染,也对室外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称,2021年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
 
据《全球空气状况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在大力鼓励使用清洁燃料方面采取了诸多行动措施,受室内空气污染影响的人口比例从54%下降到36%,暴露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超过2亿和23万。
 
室内空气污染暴露人数和因空气污染死亡人数变化,2010—2019年
 
根据HEI的数据,2019年中国因固体燃料燃烧导致的空气污染造成的各类疾病死亡率在4%—8%不等,相比起其他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死亡率数据并不算高。但相比许多发达国家,我国在减少家庭燃料燃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方面仍有作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