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能源简报|回顾这一年,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好了?
2023年04月24日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分析师 王秋怡
一 12月全国空气质量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4%,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μg/m³,同比下降15.1%;臭氧平均浓度为83μg/m³,同比上升12.2%。
湖南湖北多地PM2.5浓度偏高 成渝地区浓度上升明显
12月,PM2.5为影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NO2。168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3μg/m³,同比下降19.7%。PM2.5浓度最高城市为陕西省咸阳市,12月PM2.5浓度为87μg/m³,浓度增幅最大的城市为四川省眉山市,PM2.5同比上升36%达到68μg/m³。与往年同期浓度偏高城市主要位于北方地区不同,2021年12月PM2.5浓度最高的2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两省。
12月PM2.5浓度最高的20个城市
12月,19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上升,15个城市在浓度同比上升的同时连续两年(2020-2021)12月PM2.5浓度超标,其中11个城市位于成渝地区。
连续两年12月PM2.5浓度超标且同比上升的城市
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南方城市浓度偏高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平均浓度为83μg/m³,同比上升12.2%;168个重点城市臭氧平均浓度为82μg/m³,同比上升15.5%。除广东省珠海市和中山市外,其他166个重点城市臭氧均达标。共有50个城市12月臭氧浓度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8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这些城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及珠三角地区。
连续两年12月臭氧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同比上升的城市
二 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2021年全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³,同比下降9.1%;O3平均浓度为137μg/m³,同比下降0.7%。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此前生态环境部提出2021年空气质量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下降0.5μg/m³,达到34.5μg/m³;优良天数比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85.2%。从实际情况来看,2021年PM2.5和优良天数比率两项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年度目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了个好头。
重点区域全年PM2.5改善显著
2021年,京津冀“2+26”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3μg/m³,同比下降18.9%。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2μg/m³,同比下降16.0%。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31μg/m³,同比下降11.4%,三大重点区域PM2.5浓度同比降幅均超过10%,长三角地区浓度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从全年各月情况看,全国168个重点城市除2、3月PM2.5浓度同比有所增加,其余10个月份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7月、1月和12月下降幅度较大,4-10月连续七个月浓度达标。京津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冬季和夏季的PM2.5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两地1月的降幅均超过40%。京津冀地区仅3月PM2.5浓度同比上升,长三角和汾渭平原地区分别连续七个月和六个月浓度达标。
2021年全国168城及三大重点区域PM2.5月均浓度
臭氧污染困扰更多城市 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稳中有降
2021年臭氧高峰季节期间,全国更多城市受到臭氧污染的影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6-8月连续三个月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而2020年仅有8月出现了所有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的情况。从全年各月情况看,168个重点城市上半年臭氧浓度逐月上升,6月浓度达到最高值183μg/m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9月浓度维持在150μg/m³以上,10月后浓度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