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观点专栏 >

空气与能源简报|回顾这一年,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好了?

2023年04月24日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分析师 王秋怡


一 12月全国空气质量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4%,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μg/m³,同比下降15.1%;臭氧平均浓度为83μg/m³,同比上升12.2%。

湖南湖北多地PM2.5浓度偏高 成渝地区浓度上升明显


12月,PM2.5为影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NO2。168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3μg/m³,同比下降19.7%。PM2.5浓度最高城市为陕西省咸阳市,12月PM2.5浓度为87μg/m³,浓度增幅最大的城市为四川省眉山市,PM2.5同比上升36%达到68μg/m³。与往年同期浓度偏高城市主要位于北方地区不同,2021年12月PM2.5浓度最高的2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两省。



12月PM2.5浓度最高的20个城市

12月,19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上升,15个城市在浓度同比上升的同时连续两年(2020-2021)12月PM2.5浓度超标,其中11个城市位于成渝地区。


连续两年12月PM2.5浓度超标且同比上升的城市

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南方城市浓度偏高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平均浓度为83μg/m³,同比上升12.2%;168个重点城市臭氧平均浓度为82μg/m³,同比上升15.5%。除广东省珠海市和中山市外,其他166个重点城市臭氧均达标。共有50个城市12月臭氧浓度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8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这些城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及珠三角地区。



连续两年12月臭氧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同比上升的城市

 
二 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2021年全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³,同比下降9.1%;O3平均浓度为137μg/m³,同比下降0.7%。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此前生态环境部提出2021年空气质量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下降0.5μg/m³,达到34.5μg/m³;优良天数比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85.2%。从实际情况来看,2021年PM2.5和优良天数比率两项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年度目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了个好头。

重点区域全年PM2.5改善显著

2021年,京津冀“2+26”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3μg/m³,同比下降18.9%。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2μg/m³,同比下降16.0%。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31μg/m³,同比下降11.4%,三大重点区域PM2.5浓度同比降幅均超过10%,长三角地区浓度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从全年各月情况看,全国168个重点城市除2、3月PM2.5浓度同比有所增加,其余10个月份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7月、1月和12月下降幅度较大,4-10月连续七个月浓度达标。京津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冬季和夏季的PM2.5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两地1月的降幅均超过40%。京津冀地区仅3月PM2.5浓度同比上升,长三角和汾渭平原地区分别连续七个月和六个月浓度达标。


2021年全国168城及三大重点区域PM2.5月均浓度

臭氧污染困扰更多城市 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稳中有降

2021年臭氧高峰季节期间,全国更多城市受到臭氧污染的影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6-8月连续三个月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而2020年仅有8月出现了所有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的情况。从全年各月情况看,168个重点城市上半年臭氧浓度逐月上升,6月浓度达到最高值183μg/m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9月浓度维持在150μg/m³以上,10月后浓度开始下降。
 
京津冀“2+26”城市在臭氧高峰季节5-9月浓度连续超标,但各月浓度较上一年呈下降趋势。汾渭平原5-8月连续超标,下半年除11月外,各月浓度均同比上升。长三角地区5月、6月和9月臭氧浓度超标,其中6月浓度同比升幅较大,达到21%,其余月份浓度以下降为主。


2021年全国168城及三大重点区域臭氧月均浓度

河北省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效显著 汾渭平原城市排名整体退后

2021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倒数20名的城市主要位于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地区,其中 13个京津冀地区城市和4个汾渭平原城市连续两年排名后20位,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五省。河北省于2021年年初定下石家庄、邯郸、唐山、邢台四市两年内“退后十”的目标,截止至12月底,石家庄、邯郸、邢台三市均已退出后十位,其中邢台市一举退出后二十名。



连续两年综合指数后20名城市排名变化

 
参考真气网发布的2021年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4个城市中有接近60%的城市排名较上一年有所提升。而汾渭平原城市的排名情况不甚理想,11个重点城市中共有5个城市排在倒数20位,8个城市名次较2020年有所下滑。

三 全国能源电力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3月,国家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装机规模首超煤电。
 
全国范围内,大型风光伏基地建设开启,“三北”和西南成为建设热点地区;海上风电项目迎来并网高峰;屋顶分布式光伏加速推进;水电核电规模继续扩大。
 
另一方面,火力发电量仍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成以上,其中燃煤发电占绝大部分。三、四季度全国多地出现结构性电力紧缺,电力安全供应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尽管2021年煤电发电量占比和装机量占比均有所下降,短期内煤电的主力电源地位仍不会改变。
 
因此,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仍是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煤电仍是最主要电源


2021年,全国发电量为83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风电增幅最大达到40.5%,其次为太阳能发电量增幅达到25.2%,火力发电量同为5.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其中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0%,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4.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从发电量和发电结构来看,煤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2021年各类电源发电量

 

2021年发电结构

2021年12月单月规模以上发电量7233.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1%。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增速较快,火电同比下降4.9%,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5%。


2021年12月各类电源发电量


2021年12月发电结构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装机规模首超煤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0亿千瓦,同比增长4.1%;其中,煤电11.1亿千瓦,同比增长2.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3.9亿千瓦,同比增长5.6%;核电5326万千瓦,同比增长6.8%。风电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

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7.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2021年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变化


2021年全国电力装机结构

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占比超七成,风光新增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

2021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7629万千瓦,较上年同比减少7.9%。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809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78.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从具体能源类型看,火电新增4628万千瓦,同比减少18.2%,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同比减少34%,太阳能发电新增5493万千瓦,同比增加14%,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从全年新增装机看,太阳能新增装机量最多,占总新增装机的31%,其次是风电、火电,分别占新增装机的27%和26%。
 
12月单月新增装机5375万千瓦,其中,水电411万千瓦、火电635万千瓦、风电228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10万千瓦。从12月新增装机看,风电新增装机最多,占全部新增装机的43%,其次是太阳能占37%。
 

2021年各类新增装机量


2021年各类新增装机量占比


2021年12月各类新增装机占比

核电、火电、风电全年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

2021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1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60小时。分类型看,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2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0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448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37小时,其中,煤电4586小时,同比提高263小时;气电2814小时,同比提高204小时。


2021年1-12月全国各类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及变化





数据来源:
1. 生态环境部
2. 国家统计局、中电联
3. 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201/t20220131_968703.shtml
4. 扣除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为84.8%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2102/t20210225_822424.html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912456048527334&wfr=spider&for=pc
6. https://www.zq12369.com/environment.php?year=2021&tab=rank&order=DESC&nowtype=complexindex&type=YEAR#rank
7. https://www.cec.org.cn/detail/index.html?3-306171
8.https://www.cec.org.cn/upload/1/editor/1642758964482.pdf
9.https://www.cec.org.cn/upload/1/editor/164275896448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