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进展 >

2022中国港口和船舶空气气候协同控制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3年03月09日
4月7日,2022中国港口和船舶空气气候协同控制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议邀请业内专家、港口企业、公益机构、媒体等共同探讨港口船舶减污降碳现状和港口绿色发展等问题。会议共吸引近十万人观看线上直播。
 

“十三五”为港口船舶减污降碳奠定基础

 
水路运输在我国是仅次于公路运输的第二大货运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港口和船舶已经进入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的核心战场。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工程师王人洁在会上说,“‘3060双碳目标’下,港口和船舶在促进交通领域协同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十三五’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目标已基本完成,这些措施的顺利推进,对港口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保护公众健康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为下阶段中国港口和船舶从“减污”转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奠定了基础。”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管夏冬飞介绍。

会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2020蓝港先锋:中国典型港口空气和气候协同力评价》报告,对11个典型沿海港和4个典型内河港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转换时期空气、气候方面的行动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根据报告,评价范围内15个港口中,有14个港口于2020年底达到了《港口岸电布局方案》提出的50%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的目标。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超额完成,其中12个港口的使用率达100%。此外,评价范围内港口在集疏运清洁化、港口空气质量监测能力等方面,也有积极进展。
 

“十四五”港口船舶减污降碳需协同

 
在“减污降碳”双重目标下,港口如何选择措施组合,以达到减排效果最优、成本最优是共同挑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欢教授指出,应系统评估柴油、LNG、电动化等不同能源和措施组合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从而选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港口船舶治理路径。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分享了国内外绿色港口减污降碳的先进经验。他说,港口减污降碳的路径有2个方面,一是港口机械、港作船舶等电动化,另外一个是港口与能源行业融合发展,即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港口里的应用。

《2020蓝港先锋:中国典型港口空气和气候协同力评价》报告建议,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共同开展“十四五”港口和船舶空气与气候协同减排的顶层设计,明确岸电等重点措施的目标指标,优化港口内柴油机的协同减排路径,完善相关措施的监管和保障。
 

提升货船岸电使用率,助力港口绿色发展

 
使用岸电能够有效减少船舶在靠泊期间辅机燃油发电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港口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之一。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船舶靠港岸电使用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尽管岸电建设目标完成度较好,岸电使用率低依然突出。”夏冬飞在会上指出。“我们获得数据的5个港口2020年货船岸电使用率范围在3.8%~54.7%,平均值17%,不足两成,与交通部提出的‘ 推动岸电常态化’目标差距较大。”

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项目官员何东顺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长江流域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情况调研,对比上一年,2021年以来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已有显著的提升,但岸电使用时长、用电量、船舶实际使用频率仍然较低。操作不便、码头配合不力仍是阻碍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关键因素。

岳阳江南物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刘奇才分享了岳阳港实施岸电环保示范工程的案例,他表示,该项目得到了多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安全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年替代清洁电能达到660万千瓦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报告建议,在顶层政策引导之下,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应出台细化的岸电使用激励措施,同时也需要政府等多方加强对岸电使用的约束,以‘奖惩结合’的方式推动岸电使用常态化。
 

点击下载《2020蓝港先锋:中国典型港口空气和气候协同力评价》完整报告。